責信:從日常工作中看見無國界醫生的原則

「責信」是無國界醫生的組織原則之一,意味著對患者、捐款人負責任的態度。無國界醫生定期檢討工作成效,並負有向患者、捐款人交代行動內容的責任。對於患者,我們謹守醫療道德、《患者憲章》,提供醫療服務;對於捐款人,無國界醫生保持財務上公開、透明,誠實的説明資金的使用方式與工作内容。

©MSF

那麽,以上這些如何在無國界醫生的日常工作中落實?本文我們即透過專訪無國界醫生(台灣)募款部門協理鍾子文,從她在台灣從事募款工作多年的經驗出發,談談無國界醫生如何透過具體的工作,體現責信的原則。

加入無國界醫生的契機:想做有價值的事

鍾子文對無國界醫生的最初印象,來自《無國界醫生的世界》(英文書名:Hope in Hell)。這本書由一位記者所著,透過採訪前線人員,向讀者呈現無國界醫生的故事,其中充滿危險、挫折與衝突。她從書中首次認識到無國界醫生與國際人道救援工作,帶給她一種在台灣相當少見的觀點。

鍾子文並非一開始就投入非營利組織或募款相關工作。然而,在一般商業公司工作的經驗,讓她看不到工作的價值。「我一直想要往可以幫助人的行業去發揮。」這樣的起心動念,引領她進入非營利組織的領域,接觸募款工作。後來則輾轉加入剛成立不久的無國界醫生台灣辦公室,擔任募款部門協理。

在辦公室從事募款工作,與書上讀到的無國界醫生前線救援場景大不相同。鍾子文坦言募款工作其實是沒有「臨場感」的,很多關於前線的資訊都是間接獲得。但無論如何,在組織内不同角色各司其職才是最重要的。她提到無國界醫生内部也並非只有前線人員,還是有很多後勤、辦公室員工、研究人員,在不同的崗位上支援前線專案。

專案日常:每天早上,整個無國界醫生前線團隊都會參加晨會,地點是在醫院一間由木頭搭建、覆蓋防水布的大房間裡。所有人都必須參與:醫師、護理人員、翻譯員等。會議中會詳盡說明當天的工作計畫,並進行提問與答覆。攝於南蘇丹舊凡加克,2017年。©Frederic NOY

募款工作中的責信原則

「你做的事情有沒有帶來實際的幫助,比較重要。」由此連結到無國界醫生的募款工作,鍾子文表示無國界醫生對自身原則的堅持,也體現在募款部門的工作方式。例如在溝通上,無國界醫生力求將工作前線的實況,以較貼近真實、尊重患者的方式,傳達給台灣的捐款人。「我們怎麼選擇照片、怎麼避免刻板化患者的『受害者』形象」。此外,無國界醫生每年也透過年度活動報告與財務報告,向捐款人清楚説明全球的救援活動與收支狀況。做好與捐款人的溝通、向他們誠實交代無國界醫生工作内容,即是責信原則的體現。

“以需求為導向的募款(need-driven fundraising),也是組織體現責信原則的方式之一。”

面對緊急情況,無國界醫生通常會先對當地的醫療需求和組織的資源、能力進行評估,隨後才會依實際需求進行募款。而當無國界醫生收到超過所需金額的指定捐款,甚至會請支持者暫停捐款。鍾子文坦言這對於仰賴募款作爲資金來源的非營利組織而言是相當難得的。她提到2022年巴基斯坦洪災時,台灣有企業想要指定捐款給巴基斯坦賑災。然而,當時台灣辦公室並沒有開放緊急專案捐款,故只能向巴基斯坦前線專案團隊確認。「後來得到回覆,該專案無法接受公司捐款,所以我們只能拒絕,並向對方解釋爲什麼不能收。」

問責環節:與國際理事會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問答交流。2019年。©Bruno De Cock/MSF

類似的情況也經常發生在接受來自企業的大額捐款。無國界醫生對於來自企業的捐款都審慎以待,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以確保該企業或其所屬產業不會與組織立場互相衝突,或是影響專案的執行——這也是無國界醫生確保組織行動獨立性的機制。鍾子文也提到,無國界醫生在工作、處理捐款上的制度相當完善而複雜——但這同時就意味著工作中會需要花很多時間内部溝通、再三確認細節。這正是因為堅持原則,事事謹慎,遠比一味搶快、盲目追求募款成效重要。

“我們選擇的不總是最容易的方式,但是我們試圖選擇對的方式。”

未來的挑戰:在變換的時代中堅守原則

現代人注意力很短暫、也很分散。組織走過五十多年,如何在當今快速變換的時代,繼續與大眾溝通到位,考驗著無國界醫生的智慧。但無論如何,組織的責信仍是不變的核心。

當今日新月異的科技,既是機遇,也是陷阱。「如何把前線的事實,用可信的方式帶到群眾面前?」。以近年受到熱議的生成式AI為例,鍾子文提到了其中可能蘊藏假訊息、扭曲真相的風險。如今,新聞紀實傳統濃厚的無國界醫生,仍堅持使用來自前線的照片、影片或文字,作爲對外溝通的主要工具之一。「我們還是要思考這些工具所產生的東西,是否符合組織的原則和初衷。」

在訪談的尾聲,鍾子文也回顧了加入無國界醫生五年多,見證了台灣辦公室從草創慢慢成長,她體會到台灣民眾其實非常有善心,願意幫助世界各地有需要的人。雖然工作人員、捐款人不一定都親歷前線,但大家都在不同的位置上,抱持相同的理念,以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讓世界變得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