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動背後的命脈:物資供應鏈
疫情與天災下的緊急應對
2022 年,為應對南蘇丹班提烏流離失所者營地的 E 型肝炎疫情,無國界醫生和南蘇丹衛生部合作,完成全球首例應對公共衛生緊急情況的E肝疫苗接種行動。組織使用當時全球唯一獲得許可、僅有中國生產的 E 肝疫苗,疫苗在首都朱巴完成預冷與分裝後,透過冷藏車與專用冷鏈箱,確保運輸過程中全程維持在 3–6°C 的安全溫度,最終成功送達 34,800 劑疫苗,並使營地內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中,有 86% 接種了至少一劑。

E肝疫苗接種活動中用於儲存疫苗的冰箱。© Zelie

接種行動遭到洪水阻礙,我們用船隻運送疫苗,2022年。© Zelie

在敘利亞西北部受災最嚴重的流離失所者營地分發冬季物資,2023年11月。©AbdelRahman Sadeq/MSF
在 2023 年土敘大地震後,無國界醫生在敘利亞西北地區的團隊,立即動用當地既有庫存提供醫療照護並分發急救與創傷工具包、毛毯、衛生用品包等。在邊境城市巴布哈瓦重新開放後,再透過14輛卡車運送包括 1,296 頂帳篷的額外物資進入,支援災民的冬季需求。
2025年,蘇丹戰爭已持續超過兩年,民眾面臨醫療和物資的極度缺乏。機場已在戰火中被炸毀,我們必須遷移團隊和倉庫,依賴東邊的蘇丹港的海運和空運輸送物資。此外還面臨進口限制和行政程序阻礙,供應鏈嚴重受阻,我們不得不下更大的訂單,或是尋求外部捐贈,考量病患需要,設法確保他們能得到所需物資。

無國界醫生工作人員在蘇丹南達夫州尼雅拉市郊卸載卡車,準備進行物資分發,2025年3月。©Hani Dweik/MSF
為什麼需要建立獨立的供應鏈?
不同於許多仰賴第三方供應與分發的援助組織,無國界醫生有專屬於自己的人道救援供應鏈與採購系統。我們獨立且垂直整合的物流網路可以確保藥品、醫療器材、帳篷、衛生用品等援助物資能以合理的成本,安全且合規地送到正確的地方,並更即時地回應全球患者的需求。
供應鏈的架構
無國界醫生在歐洲有三個供應中心,分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法國的波爾多及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是組織的倉儲和採購核心,負責大量集中採購、品質檢驗和全球配送,並且設計了多種標準化的工具包,可以在緊急狀況下迅速部署。
另外為了採購和物流的機動性,設有區域性據點:
- 杜拜的物流公司:存放醫療及非食品物資的緊急物資儲存平台,地理位置優越,能在短時間內向南亞、西亞和非洲提供物資。
- 肯亞的區域物流中心:除了倉儲功能,也負責非醫療用品的在地採購、協助區域運輸和物流、管理來自歐洲的貨物轉運。
- 亞太供應單位:為了供應來源的多樣化及韌性,我們積極開發亞洲具資格及競爭力的製造商,採購藥品和醫療器材。
我們的核心醫療物資與標準化套件由布魯塞爾與波爾多供應中心集中採購,確保合規與品質。前線專案在地採購的部分物資,也必須遵守組織的採購原則,包括透明性、競爭性與合規性。
品質保證則由專門的部門把關,藥品需符合國際標準,醫材則須通過認證。從進口、倉儲到配送,皆依據良好配送規範,確保病患獲得安全有效的治療。
面對挑戰持續改進
近年來,無國界醫生積極推動供應鏈的區域化與本土化,例如成立亞太供應單位,以降低對單一中心的依賴。維持跨越數十國的供應網路並不容易,我們持續面對跨境法規、邊境封鎖等挑戰。從藥品、器材到臨時醫療設施,獨立而嚴謹的後勤系統不僅能在危機中迅速調度,也確保長期穩定的物流,支撐各地可靠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