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和執行長的話

基金會執行長鄔荻芳(Ludivine Houdet)(左)與董事長劉鎮鯤醫生(右)。

2024年,無國界醫生在超過7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人道醫療援助,在人道危機下為處於弱勢的人提供外科手術、疫苗接種和門診諮詢等。從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手術室到奈及利亞的社區營養推廣活動,從在南非要求製藥公司降低藥價的示威到每一個行動診所,我們見證了人們團結一致捍衛尊嚴和人道原則的力量。我們感謝同心協力的人們,讓我們在這一年能為世界各地的社區服務。

面對複雜多變的人道需求,無國界醫生持續檢視和調整工作方式。7月,無國界醫生完成史上最大規模的內部諮詢,彙集全球人道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確立未來優先方向,包括加強以人為本的醫療與提升內部協作。這項交流已開始轉化為具體行動,我們正朝著成為更符合社群需求的組織而前進。2024年,我們將「病者有其藥」行動轉型,更貼近各地實際運作需求,以加強藥品與醫療產品的可及性。

然而,2024年人道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的團隊在蘇丹和巴勒斯坦的衝突中工作,兩地相隔數千公里,卻看到同樣嚴重違反國際人道法的情況。在衝突中,人們都面臨無情的攻擊,兒童因封鎖而挨餓,炸彈投擲在平民聚居區,子彈射入醫院。在世界各地的許多衝突中,我們看到衝突各方及其支持者非但沒有使用國際人道法作為限制他們在戰爭中的野蠻行為的框架,反而對這些條約無動於衷。

在這些嚴峻處境中,我們的同事們仍堅守崗位,他們的親身經歷與行動正是理解這些挑戰的最佳窗口。本活動報告的三篇特寫展現無國界醫生工作的不同面向:蘇海布.薩菲(Sohaib Safi)醫生口述在加薩阿克薩醫院急診室工作的經歷,面對無法挽回的死亡和嚴重傷勢;無國界醫生傳染病研究中心的部門主任艾蒂安.吉諾克斯(Etienne Gignoux)說明數據收集對衡量規模、分配資源和改善醫療品質的重要性;以及無國界醫生如何透過全球供應鏈與採購制度,確保醫療物資能即時且合規地送達需要的地區。

人道行動的實現,需要各地辦公室的共同努力。在台灣,持續提升大眾對全球人道危機的關注、為醫療工作尋找更多的支援和夥伴,仍然是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今年《痛,我願同行》線上活動大幅增加了觸及廣度,同時舉辦校園分享、機構演講、行動展、地圖松等多元實體活動。

在人才培力及招募方面,無國界醫生外科緊急應變訓練(MEDICS)在台灣舉辦,包括台灣的六位醫生在內,25名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人員參加這項六天訓練。我們也在醫學會年會中舉辦招募說明會,持續尋找有意願的專業人員加入前線工作。

與此同時,作為緊急應變準備工作的一環,我們也致力於進行技術交流,無國界醫生外科護理顧問沙澤爾.馬吉德醫生應邀在台灣外科醫學會分享國際緊急外科經驗;我們也首度針對在台移工推動健康促進活動,為這個在災害中容易被忽略的脆弱族群提供母語健康資訊與心理健康工具。

就像在加薩進行小兒麻痺疫苗接種活動的同時,我們也在索馬利亞和阿富汗為兒童接種麻疹疫苗一樣,這些同步進行的醫療行動,正是因為710萬人的支持才得以實現。年底的捐款人聚會,讓我們能更直接地對參與的無國界醫生救援夥伴表達衷心感謝。在當前人道工作面臨許多艱難挑戰,國際人道法屢被無視的情況下,我們感謝所有盡責的工作人員和台灣 88,000 位捐款人。每一顆藥丸,每一劑疫苗,每一台手術的背後,是數百萬人支持的人道醫療行動,我們見證他人的苦痛,我們感同身受,我們願意同行,團結一致為共同的人道價值而行動。


無國界醫生(台灣)董事會名單: 董事長:劉鎮鯤

董事:(按姓氏中文筆劃及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王詩潔、李一辰、陳鈞婷、黃崧溪、趙鈞志、謝岳哲、 Olivier Franchi、Sebastien Tyrpak *第二屆董事於2024年5月16日董事會中決議通過,以上為最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