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態

2021年,儘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無國界醫生基金會仍在台灣持續以各種活動,提高公眾對人道救援和緊急醫療行動的理解和關注。

活動回顧

8 月的兩場「地圖松」都以線上方式進行,分別由無國界醫生(台灣)主辦以及和故宮南院合作,參加者來自全台各地。地圖松是由參加者登入地圖網站集體協作的活動,參照衛星照片,找出房屋、建築物等,增加線上地圖的完整性,能直接幫助前線物資運送及醫療專案的規劃,兩場活動共有146人參加,參加者多表示相當有趣,且能幫助其他人讓活動更有意義。

2021年是無國界醫生成立 50 年,我們與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合作的專題攝影作品,也以「所在:MSF醫療行動50周年攝影展」為題,進駐 10 月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藉由 5 位知名攝影師鏡頭下的凝神片刻,讓醫療人道救援工作能被更多人看見。為期 5 天的展期,即便在疫情中的人流管制下,仍湧入近 10 萬參觀人次,無國界醫生的展區估計約有 6,000 位參觀者。透過這個藝文界重要的展覽,讓不同領域的受眾以另一角度認識人道救援議題,也為無國界醫生帶來許多支持者。

此外,全年中也陸續有許多小型活動。延續 2020 年的主題照片展,2021年在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大學的三峽校區、新北市立竹圍高中,以及臺北市立重慶國中,共進行了 4 次展出,桃園市立新屋高中舉辦了一場關於地中海難民議題的《人浮於海》紀錄片放映會,亦於多間國中、高中和青年培訓活動累積了 12 次演講分享,共接觸 2,355 人次。

立足台灣,支援前線

我們不只讓台灣社會知悉醫療行動的訊息,也將台灣大眾的關注和支持實質回饋前線的救援工作。2021年,無國界醫生(台灣)捐出約 1.4 億元,協助在傳染病、地震、營養不良及武裝衝突下需要醫療援助的人們。衣索比亞的武裝衝突地區、阿富汗霍斯特的母嬰醫院、海地地震的緊急應對、奈及利亞的營養不良應對專案、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營等,都有台灣捐款者援助的一份力。因為有捐款者的信任和支持,無國界醫生才能回應這些挑戰。回顧這一年的醫療救援工作,我們充滿感謝,也從大眾的支持中得到力量,得以為所有最需要醫療支援的人們,繼續努力。

種下更多的種子

一直以來,我們都希望能招募到更多來自台灣的醫療和非醫療專業人才,親身參與全球各地的行動。雖然2021年因為疫情嚴峻及時程難以安排的緣故,並沒有救援人員從台灣出發,但各種招募活動仍積極地進行,不曾停止。

3月時,政大徵才月策畫了一次深度專訪,訪問3位不同職務的無國界醫生工作人員,不僅探討在選擇工作時的價值和信念考量,也藉由受訪者的前線和辦公室經歷,讓同學們知道無國界醫生的工作人員除了醫療相關,還有供應鏈經理、人力資源及財務經理、水利衛生專家、後勤人員等其他專業人員,打破了一些迷思和刻板印象,讓同學們更理解人道救援組織的實際運作方式。

另外,10月急診科牛光宇醫師與臺北醫學大學的師生分享他在獅子山共和國的任務;12月則由擁有前線行政經驗的鄭巧鈺連線香港護理師趙卓邦,與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的同學分享他在葉門的見聞。我們也希望這兩場活動,透過第一手工作經驗分享,能啟發學生們對未來的職涯規劃的想像。

這一年,全球仍在與疫情奮戰,緊急醫療需求也仍舊吃重,在各種限制下我們仍盡力維持工作如常進行,因應變數、保持彈性、不斷調整,是疫情下的課題,也是無國界醫生面對多變的工作現場的一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