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大事記
無國界醫生於1985 年便開始在孟加拉工作,1992 年開始在緬甸工作,也是首個進入緬甸的國際非政府組織。2009 年在科克斯巴扎爾開設我們在當地的首間前線醫院,協助難民和當地社區。
1978
龍王行動
緬甸軍政府發起「龍王行動」,首先沒收羅興亞人的國民身份證,再以暴力手段把 20 萬羅興亞人驅逐到孟加拉。後來軍方允許羅興亞人返回緬甸,但是許多人不再持有身份證,被視作「外國人」。
1982
緬甸通過新 《公民身分法》
緬甸通過新的《公民身分法》,承認國內135 個民族,但人口約100 萬的羅興亞人卻未獲承認。
1991
清潔美麗國家行動
緬甸的英文國名由「Burma」改成「Myanmar」後,軍方在1991 年發起「清潔美麗國家行動」(Operation Clean and Beautiful Nation)。羅興亞人遭到處決、襲擊和性暴力對待,面臨強迫勞動和婚姻限制,土地遭充公,房屋也被拆毀。
1992
孟加拉和緬甸
難民遣返協議
當年已有超過25 萬名羅興亞難民逃往孟加拉。孟加拉和緬甸政府簽署遣返難民協議。即使國際社會就此提出抗議,但是強制遣返行動仍然同年進行。到了1996年底,大部份難民都被送回緬甸。


©Roelf Padt
2012
佛教徒與穆斯林
暴力衝突
緬甸佛教徒和穆斯林爆發暴力衝突,數百人遭到殺害,住宅區被夷為平地,宗教建築被摧毀。倖存的羅興亞人被迫逃離家園,後來被送往難民營作種族隔離。至今營地仍有14 萬人居住。
2017
緬甸國家安全部隊
暴力行動
緬甸國家安全部隊對羅興亞人發動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針對性暴力行動,據稱是為了報復羅興亞人武裝團體。暴力行動後,無國界醫生紀錄到6,900 名羅興亞人死亡。逾75 萬人被迫逃離家園。孟加拉收容了羅興亞人,卻未給予他們難民身分。

©Antonio Faccilongo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2022
百萬羅興亞人
滯留難民營
時至今日,約100 萬羅興亞難民住在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內民營內。他們不准工作和接受正規教育,只能依靠人道援助來維持基本生活所需。面對未來的種種不確定,他們仍得苦苦掙扎。仍有約60萬羅興亞人留在緬甸。無論他們是身處難民營,還是在若開邦的各村莊生活,他們的行動自由受限,無法就業謀生、接受教育和獲得醫療護理。約有數10 萬羅興亞人已經在馬來西亞、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家。

©Saikat Mojumder/MSF

©Elizabeth Costa/M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