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的話
艱難的離家之路

2017 年我在南非的無國界醫生工作時,遇到一群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青年,他們告訴我途中遭到犯罪集團暴力對待和性侵的故事,和他們訴說遭遇時透露出的恥辱感,至今我還清楚記得。經歷這些磨難與創傷,這群年輕人終於抵達辛巴威和南非邊界,卻只能待在一個沒有水、電和基本衛生設施的露天營地,他們告訴我在營裡夜幕低垂時內心的恐懼與無處可去的無奈。
無國界醫生的病患很多是像這群年輕人一樣的流離失所者,他們因為戰爭、迫害、傳染病、天災、經濟危機、暴力和犯罪等原因而離家,路上面臨著難行的叢林,險象環生的大海,綁架、虐待和性暴力的威脅,甚至還可能被政府當成罪犯。聯合國難民署(UNHCR)2022 年的數據指出,全世界超過一億流離失所者,是史上最多。一億不只是個數字,而是一個個母親、父親、女兒、兒子、學生、醫生,是一群想尋找安身之處的人,而這不該是罪。
去年3 月,戰爭在烏克蘭爆發,無國界醫生在烏克蘭見證了無情砲火炸向車站、民宅,平民身上的彈片傷和心理創傷。自戰爭開始以來,無國界醫生就在烏克蘭東部前線服務當地的醫療機構,確保他們物資充足,並將病人從激烈戰區移轉到較安全的地方接受治療。當世界的目光聚焦在烏克蘭,其他地方的流離失所者情況也很嚴峻。
住在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若開邦和緬甸境內其他地區的羅興亞人,他們在緬甸被迫害,逃到難民營後卻受困簡陋擁擠的營內,無法自由行動,還在馬來西亞等地成為人口販運受害者和非法移民。去年12 月,據報有多艘載有上百名羅興亞難民的船隻,在馬來西亞和印尼水域附近漂浮多日無法靠岸,船上多人因為缺乏食物和飲用水而死亡。
在地中海,歐盟寧可讓難民淹死在利比亞的水域、滯留在充滿暴力的拘留中心,也不願讓他們踏上歐洲土地。而美國及墨西哥的移民政策,使得尋求庇護的人們身處困境,面對暴力和危險。無國界醫生持續在這些地方為難民和移民提供基本的醫療照護和社會心理支援。我們也持續呼籲不論種族、性別、族裔和國籍,難民、移民和尋求庇護者都該得到尊嚴和人道對待。
本期《前線》中收錄了無國界醫生在世界各地不同醫療行動中的流離失所者的故事,有烏克蘭醫療列車上被撤離的病患、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裡想回家的羅興亞人、南蘇丹因洪水離家的人、地中海上漂流無依的渡海者和中南美洲穿越危險雨林的移民。此外,2022 年剛結束在南蘇丹任務的外科醫生夏肇聰也與我們分享他為境內流離失所者治療的親身經歷,鼓勵所有想加入前線的人把握當下,送出申請。發揮影響力,你也可以,本期最後也介紹了幾個方式,讓所有人都可以發起推廣活動,一起為身處困境的生命提供援助。
一億的流離失所人口確實很龐大,但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是全球人口的七十八分之一,這代表著每一位流離失所者的旁邊,就有77 個人能幫忙。因此我想感謝每一位與無國界醫生一起在人道救援路上前行的夥伴,謝謝你們選擇伸出援手,為身處困境的人們,以及天災人禍和武裝衝突的受害者提供幫助。